中国科学院与德国大学和研究所合作研制出激光皮米显微镜

【字谜科技讯】1月27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报道,可见光显微镜能够让我们看到像活体细胞内小器官那般小的微小物体,但它仍无法用来观测固体中电子在原子间的分布情况。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孟胜研究组和罗斯托克大学极端光子学实验室、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光显微镜,即“激光皮米显微镜(laser picoscopy)”,用以实现对固体中价电子分布的实时观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583, 55 (2020)上。

  该技术通过跟踪在激光辐照下固体发射的高次谐波实现。高次谐波是在超强激光场驱动下介质的一种极端非线性行为,其表现为材料发射出远紫外的相干谐波辐射,其对材料中电子(尤其是价电子)的状态较敏感。因此,对于固体材料,它不仅可用于产生具有极限性能的超短激光脉冲,也可用作一种探测材料内部电子性质的有效手段。作为全光学的探测方法,利用高次谐波的固体材料测量不需要高的真空条件及对样品的解理;由于高次谐波脉冲时间短,产生的热效应少,因此,对样品几乎没有损伤。和传统探测手段相比,其时空分辨率更高,因此,其逐渐被应用在对电子能带结构、拓扑性质及动态电导率等性物性的测量中。

图1.固体价电子的激光显微照相术。(a)是实验装置图,(b)是MgF2晶体的高次谐波谱,(c)是高次谐波截止频率与激光场的关系,其斜率即对应于体系中的最小离子半径,(d)探测到的不同原子或离子的半径(蓝色)和经验值(红色、黄色)的比较

  X射线、电子束等探针仅对材料的总电子分布敏感,利用传统方法实现价电子分布的直接空间成像仍具有难度,高分辨的测量更具挑战性。利用高次谐波在测量上的优势,研究人员使用强大的激光闪光照射晶体材料薄膜,激光脉冲驱动晶体中的电子快速摆动。当电子与周围的电子反弹时,它们在光谱的极紫外部分发生高次谐波辐射。通过分析这种辐射的性质,可制作出一系列具有几十皮米分辨率的图片,以说明电子云是如何分布在固体晶格中的原子之间的(图1)。

图2.激光辐照下MgF2晶体中的电子动力学。上图为激光场的波形,下图为不同时刻电子密度分布的变化

  研究人员利用自主发展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构建出强光场作用下电子-势垒的散射图像,实现了高次谐波对价电子空间分布的重构(图2)。研究发现,当光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强场对势垒强烈的压制作用,固体中电子呈现出一定的准自由行为,由此建立高次谐波产率与势场分布的关系,通过对高次谐波强度的拟合,固体价电子的势场和电荷密度的空间分布被建立起来。由于高次谐波具有较高的截止能量,这种价电子的空间成像可达到皮米量级的超高空间分辨率(图3)。因此,借助高次谐波,不同元素价电子的空间分布尺度能够被精确探测。研究显示,高次谐波对价电子的空间成像不依赖于驱动光的波长,这表明该测量手段拥有涵盖从太赫兹波段到可见光波段的广泛光源适应性。

图3.(a)实验重构的价电子密度分布,(b)理论计算的价电子密度分布,(c)为对角线方向电子密度的轮廓

  该研究为开发新型激光显微镜提供了条件,使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窥视微观世界的细节,深入理解并控制材料的化学和电子性质。此外,能够探测价电子密度的显微镜也可更好地为计算固态物理建立实验基准。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