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实现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成像联用技术 《科学》杂志称具有跨领域影响力

【字谜科技讯】2月22日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侯建国、王兵、谭世倞等科研人员发展了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成像联用技术,实现了对单分子在电、力、光等外场作用下不同内禀参量响应的精密测量,在单化学键精度上实现了单分子多重特异性的综合表征。这一研究成果于2月19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该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用融合STM、AFM、TERS等扫描探针技术的策略,发展了STM-AFM-TERS联用技术,突破了单一显微成像技术的探测局限;利用这一高分辨的综合表征技术,以并五苯分子及其衍生物作为模型体系,结合电、力、光等不同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电子态、化学键结构和振动态、化学反应等多维度内禀参量的精密测量。实验结果揭示了Ag(110)表面吸附的并五苯分子转化为不同衍生物的机理,其中纳腔等离激元激发是导致特定吸附构型下C-H键选择性断裂的原因。在技术上,通过集成高灵敏度的单光子计数器,研究团队将拉曼光谱的实空间成像速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成功实现了并五苯分子化学反应前后的动态跟踪与测量。结合理论计算,揭示了分子化学反应过程的机理,验证了实验观测结果。

基于扫描探针的单分子多参量测量示意图:(A)探针;(B)拉曼光谱光路;(C)AFM像;(D)STM像和利用高灵敏单光子计数器同步采集的C-H振动拉曼光谱像;(E)分子骨架结构的拉曼光谱像。

  这一融合多维度表征技术策略有望为表面催化、表面合成和二维材料中的化学结构与物种识别以及构效关系的构建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在表面化学、多相催化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科学》杂志审稿人评价该技术“将具有跨领域的影响力”(becoming highly influential across the fields)。

  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博士生胥佳玉、祝翔是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侯建国、王兵、谭世倞为论文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安徽省相关项目的资助。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